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最后一次公益遗体捐献中国

时间:2015-10-15 10:03:58  来源:  作者:

 

【96岁的法国老人让·德·米里拜尔,在西安生活工作近四十年。他在生活中对自己很“吝啬”,却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他认为需要帮助的师生以及朋友。他不仅将其毕生所学奉献于中国,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去世后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中国,用于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2015年10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校园里一座用来纪念遗体捐赠人士的石碑上,嵌入了一个叫让·德·米里拜尔的人的头像。

  这个有着“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后,2015年10月10日去世。他最后的公益之举,是将自己遗体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

  昨日上午,让·德·米里拜尔先生追思会暨遗体捐献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厅举行。哀乐、绢花、眼泪,让生前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受过他帮助的人,自发前来为他送别。

  一个“用心”的人

  让的课堂总是充满轻松亲切

  “我从北京赶来,刚进交大医学部的大门,就看到很多人在奔跑,我连想都没想,就随着人群在跑,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赶着想去最后看一眼让。”让·德·米里拜尔先生的追思仪式结束后,前来参加追思会的刘女士和魏女士仍站在现场,不忍离去。

  “我们是让在西外教的首届法语学生,至今犹记得让当时给大家讲课的情形。”魏女士回忆,1976年,得知一个法国人要来给大家上课,同学们不免有些紧张。“让走进课堂后,就把一本书顶在头上,模仿坐在下面的学生因为紧张有点发抖的样子,嘴里说了句法文:Demande un livre(一本书顶在头上),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魏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让的课堂总是充满轻松亲切的氛围,也就是从那时起,现在从事旅游的她因为让,对法国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真的是一位爱的使者、文化的使者,他毕生也在致力于此”。

  “让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让的‘用心’则是我们都非常喜爱他的原因。”同样为让的第一届学生的刘女士说,让是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平日里学生和朋友们送他的小礼物,让都仔细地保存着。“这是一种尊重,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尊重”。

  刘女士流着泪回忆,毕业多年后同学们去看望让,让竟然拿出了1976年首届学生的名单,看着已经破旧的纸张,很多人都感动地哭了。“那份名单还是我抄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一个有大爱的人

  被评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

  在让的追思会上,一本小小的册页记载了他的生平——

  1919年,让出生在法国一个名门望族。没有婚姻,没有子女,让学了十几种语言,游历世界五十多个国家。1968年,让抵达香港任教。1976年,按照中法文化交流协定,让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现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为表彰让·德·米里拜尔先生为中法交流做出的贡献,1993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法国最高等级荣誉勋章——拿破仑勋章。1997年,他成为陕西省第一位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专家。2014年,他先后被评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2015年10月10日14时05分,这位被称为“中国好人”的法籍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让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有个中国名字,叫“米睿哲”,让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他用这个中文名字成立了“米睿哲中国爱心教育助学金”,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山区一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先后义务帮助40多位学子赴法留学,自己在法国的居所常提供给留学生居住。

  让的好友耿先生说,让不仅喜欢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还充当起中法文化传播交流者。每当有法国朋友来西安,让都会带朋友去西安周边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去,用他事先翻译好的腹稿,讲起他所了解到的中国的各种文化故事。他还把自己的收入用于订阅法文杂志,购买教学设施,不断资助山区贫困学子读书,退休后他又把几乎全部的退休金用来扶贫济困。

  让对每一个他帮助过的出国留学生都会叮嘱:“学成后一定要回到中国。”前来参加让追思会的郭女士告诉记者,1978年左右能出国留学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的爱人就是让帮助过去法国留学的学生之一。当时我们刚认识让一年多,他是那样的无私,将自己在巴黎的公寓拿出来让留学生住,并且在法国做了很多努力,帮助陕西留学生争取到更多一点助学金。是他让我们在留学期间衣食无忧,顺利完成学业”。

  他奉献了完全的自己

  最后的公益之举是捐献遗体

  此前采访中,记者去了一趟让的住所。在小小的客厅里,一个老旧的木柜子上,一排排小熊摆在柜子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放着些包装鲜花和礼品的丝带。“这都是朋友或者孩子们送他的,他连小礼品的包装纸都舍不得扔掉。每次学生们去看他,问他需要些什么,他总是笑着说,你们来了就好。让在生活中对自己很‘吝啬’,简单的面包、牛奶,甚至方便面充饥,他的钱全都用来帮助别人。”魏女士哽咽着说。时间、精力、金钱,让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西安外国语学院,奉献给自己的师生和朋友。

  “要回顾让究竟做过多少公益的事,我觉得无法确切统计。”耿先生是让的众多好友之一,“太多人都觉得,让帮助过自己不仅是在生活中,让的思想境界和博爱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很多朋友,很多人都是从让开始,投身公益。”

  因为公益,让身边围绕了很多热衷公益的朋友,因此让的晚年一点都不孤独。西外学生张成说:“我最敬佩让的是,他是一个心地澄澈的人,帮助别人从来不需要别人回报任何东西,他自己也不会刻意记得。”张成说,让留下的金钱,生前也特意交代了,用于帮助一个学校的孩子读书。

  让最后的一次公益,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他在遗体捐赠申请表上写道:“我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

 

QQ书签 雅虎收藏夹 百度收藏 Google书签 资源收藏 我摘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diglog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Del.icio.us digg reddit spurl blogmarks
告诉QQ/MSN好友】【纠错有奖】【回到顶部】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上一篇:9校成首批儿童公益学院教育实践基地  下一篇:体彩公益入人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善基金“善行天下”慈善晚会——第九届学习
  2. 科技创新驱动公益基金成立
  3. 慈善日学校发短信提醒捐款
  4. “走进川藏线 送书进兵站”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5. 善基金为三孤筹款近200万
  6. 公益众筹,为家乡捐一条路
  7. 王胜:用挣钱的买卖做不挣钱的公益
  8. “日行一善”让走路变善举
  9. 他8年做了2000多场公益宣讲
  10. “三孤工程”走进宁夏石嘴山
善基金·中国心

关于善基金 | 爱心团 | 特别声明 | 免税文件 | 诚聘人才 | 联系我们
--------------------------------------------------------------------------------------------------------------------------------------------------------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29793号-1